0%

花了三个多小时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吸引我的完全是这电影名——《待业青年》,从技术上来说,拍的不怎么样,不过作为一个纪录片来看,比新闻联播什么的还是要好看多了。 影片中采访了不少人,年轻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大家来说说这社会以及对这社会的看法,不见得说的都对,但我觉得挺好,挺真实。喜欢里面某哥们的一句:人还是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啊,认清这个道理,很多事情都会改变。 影片我就不评价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社会我也不多说了,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但这事儿不能说太细。有兴趣的都去下来看看吧,VeryCD上就有,是不是待业或者青年都可以一看,看有多少人看法和你竟然是一致的,呵呵。 不喜欢下载的也可以在线观看..

前段时间,确切的说是2010.3.8至2010.3.9这两天,本Blog第一次遭遇了DNS不解析事件。由于本人域名是2006年在国内一家域名服务商买的,而且所有人是个英文名,并且没法改,更没法顺利出国只能这么窝着了,而且近期被整治的都是 .cn 域名,所以一直抱着侥幸心理。不料那天打开自己网站时就郁闷了,该页无法访问,首先想到的是跨海过去看看,是否因为被墙,发现一样打不开;然后怀疑是服务器故障,但自己在该空间放置的另一个域名一切正常。这就是域名的问题了,ping了一下,根本不解析,上域名服务商的后台一看,没有特别提示,看上去正常。 出国无门,在家被狗咬,于是乎我想起了DNSPod。头次听说他还得追述到那个暴风影音的乌龙事件,知道了这么一家是做相关业务的,虽是国内公司,但应该稍微阳光一点吧。于是乎,注册之,上到域名服务商的后台,修改DNS Server,回DNSPod设置自己的域名信息,睡觉,第二天再看就发现网站恢复正常了。 稍微说一下这个操作的流程,免得有同样遭遇的朋友走弯路: 1. 注册一个DNSPod帐号; 2. 到自己买域名的地方(比如新网、万网),记下你先前设置过的DNS信息,如A记录等,然后把DNS服务器修改为:

ns1.dnspod.net ns2.dnspod.net ns3.dnspod.net ns4.dnspod.net ns5.dnspod.net ns6.dnspod.net

如果你的域名注册商无法填写6台服务器(比如我用的这种),那么直接使用下面两个

ns1.dnspood.net ns2.dnspood.net

3. 到DNSPod的管理界面选择自己托管的域名,还原你先前的A记录等; 4. 等待即可,这个更新的时间不定,但是应该1天内可以搞定。 5. Enjoy! 当然,DNSPod可以做的,和主要做的,不只是这么一点东西,剩下的就要你自己慢慢摸索了,就好象VPS可不是只能跨个海一样。

终于看了阿凡达3D IMAX ,观影于武汉民众环艺影城,其实之前在深圳看过一遍普通版,因为这个经济发达的中国四大经济体之一的城市竟然没有IMAX放映厅,可见其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如何的不对称,由于是看的普通版,实在也不好意思说自己看过阿凡达,回到武汉终于补上了。 民众环艺的票价是180元=两张票+爆米花+两杯水,对于这部猛片来说实属划算,最可贵的是,进场时的3D眼镜还不要押金,还没看又想看的赶快去吧,不然涨价或者下线就遗憾了。 由于之前看过一遍,所以第二次看主要是关注细节,貌似除了男女主人公野合时的情景被小痕迹裁剪以外没有什么严格痕迹,话说这讲的是外星球的事情,对咱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不能构成什么威胁,没被阉割我非常理解。3D IMAX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光是字幕就经过一些处理,特别是当画面焦点银屏底端较远时,字幕会移到关键部分的旁边,这一点比较人性化;有一些画面依然有些模糊,会让人产生些许眩晕感,也许是因为这个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吧,应该谅解;大部分的光影效果是有立体感的,不少瞬间甚至真的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比如那个水母般的圣灵;席间偷偷把眼镜拿下来看了几下,发现也不是完全不能看的,有点重影而已。 阿凡达这部电影除了剧情稍微老套一点以外,果真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棒的电影(指环王没在电影院看无法比较),到电影院看了两遍也感觉物有所值,如果出了高清下载,我依然会义无反顾的再看一遍并收藏。 PS:近视或远视眼的朋友观影之前记得带隐形。 PPS:话说暴雪的 魔兽争霸 筹拍好多年了,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万分期待。

千呼万唤死出来,昨天鼓搞半天发现一次邮件没发过的小号开通了Google Buzz以后小号却没有,今天一打开电脑以后就有了。 用Gmail的同学应该不少,现在照说大家基本上都开通了这个了吧,所以他能干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基本上就是个和Google Wave类似却没有那么卡,和Twitter类似但资讯来路更广一点的东西,感觉挺像Google Reader上的社交功能纯粹版。最重要的是,这是Google出品的东西。 由于这个玩意儿上说话太过方便,又没有字数限制,信息公布页面也可以匿名观看,实在是不和谐言论的温床,不知道何时何地何种原因就会被维护掉,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基本用法是这样,首先找到你自己的Google Profile页面发给别人,别人就可以看见你的页面以及决定是不是要Follow你了(无论你是否已经开通了Buzz),比如我的Buzz就在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interjc ,那你自己的页面在哪呢? 请输入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me 。其实现在这个服务已经有一点点即将被维护掉的迹象了,所以网址什么的 http 就加个 s 吧。 有了这么个玩意儿好多人第一想法就是嵌入到自己博客里面,其实这个很简单,基本可以看这里,现在这个BUZZ就是输出一个ATOM文件,你在wp主题小工具那边添加一个feed栏目,地址填为 http://buzz.googleapis.com/feeds/**{user}**/public/posted ,其中{user} 就是你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me 回车以后 me 变成的那一串东西。 如果你不喜欢放在侧边栏,可以参考Wordpress的fetch_feed函数 , 然后你就可以把你的Buzz信息以你喜欢的形式用在你Blog的任何地方了。当然为了我自己blog服务器的安全,我就不弄了。 更多Tips:http://twurl.nl/rlqeex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对你有没有什么帮助,趁没有被墙大家赶快来玩吧! 欢迎Follow me via Buzz :https://www.google.com/profiles/interjc

)Chrome上面也有Firebug可以用了,装了一个试试,感觉和Firefox上还是要差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尽可能的少开一次Firefox总是节省时间的。 firebug 你可以点此进行在线安装,不过安装的地址貌似被DNS污染了,所以你可能需要自己想办法下载安装程序,或者你也可以下载我上传到Google Code的这个副本,版本是1.3.0 Beta(点击下载)。